第614章 高山仰止(1 / 2)

我的猜测中有很大一部分,是在索菲娅和刘祈去镇压叛乱之后才想通的。

他们不知道得出结论的过程,所以在直接听到结论的时候,都露出了一副“不理解”的茫然表情。

我看在眼里,“啪嗒”一声按灭了终端的屏幕:“我们先建立一个共识——杨佩宁所有的行为,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,对吧?”

“……”

两个人对视一眼点点头。

于是我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:“现在回看杨佩宁的第一次反击——通过监督队中的卧底自曝身份、动摇普通人对我们的信任,目的是什么?”

“你不是说了吗?动摇被甄别的人员、对我们这些甄别人员的信任。”

刘祈换了一种更准确的说法,顿了顿又补充道:“可能还有一部分原因、是为了引发之后的‘暴乱’。”

“那么‘暴乱’的目的是什么?”

“……削减人手?”

刘祈想了一下猜测道,随后又指了我手里的终端:“我们的整体人员损失超过70%,已经严重影响接下来的行动了。”

“而且这种暴力事件,会加重剩余人员之间的隔阂。”

索菲娅用低沉的声音补充道:“这种‘隔阂’会进一步加剧‘信任危机’,结合‘暴乱’,从心理层面和客观因素全面打击我们的后续行动——杨佩宁惯用的双重目的。”

“确实是他惯用的,但还不够。”

我挥手做了一个“回溯”的动作:“暴乱的起因,是有人怀疑身边的同伴、将‘信任危机’搬上台面;而加剧‘信任危机’的,是某个监督队员开了第一枪。”

“是杨佩宁安排好的。”

这次是索菲娅先明白了我的意思——或者她之前就有类似的想法:“相互怀疑是‘信任危机’的必然结果,但‘暴乱’和冲突升级,不该发展的那么快。”

“所以‘引发暴乱’,就是杨佩宁回敬我们的第二招。”

我冲两人比了个“耶”:“但就像把‘暴乱’藏在‘信任危机’的背后一样,‘引发暴乱’的目的,应该也不是削减人手和加重隔阂那么肤浅。”

“但无论他把真实目的藏的多深,各目的之间都还是有逻辑联系,比如‘信任危机’是‘引发暴乱’的基础——那么‘引发暴乱’,又会什么东西的基础?”

“……‘应急预案’。”

索菲娅沉默了一会儿,用一种不愿承认的语气轻声回道:“暴乱造成的人员损失,只能通过‘应急预案’进行弥补,那才是杨佩宁真正的目的。”

“Exactly!”

我打了个响指脱口而出,说完愣了一下才继续道:“其实我们一直在被他欺骗,无论双重目的还是多重目的,都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。”

“将自己的目标建立在对手的选择之上,再不断挤压对手的选择余地、让对方不得不做出他想要的那个选择——这才是杨佩宁惯用套路的本质。”

无论一个阴谋诡计的表面有多么复杂,最终都要作用在具体的“目的”上。

而在这个隐藏的“目的”被揭穿之后,那些复杂的表象都将形同虚设。

索菲娅和刘祈都不蠢,只是被杨佩宁的障眼法给骗了,而现在经过我的提醒,他们也看到了障眼法背后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