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议(2 / 2)

李承乾被当众斥责,心里很不是滋味,谁知这个时候魏主李泰又见缝 插针地站出来补刀。

他挪着摊肿肥胖的身子,上前报道:“父皇,之前吴王上书曾提到 过对薛延陀的看法,也推荐了员大将可以胜任本次出征,现在想来那真 是一番真知灼见,可惜太子并未采纳他的建议。”

“不过儿臣愿请父皇不必过于苛责太子,毕竟皇兄久居庙堂,连长安 城都没有机会出去次,他可是一直在用心学习打理朝政啊,哪有像吴主 那样的机会可以在边疆上阵杀敌,力保一方安定。”

李泰的话表面上似乎是在给李承乾并脱,实际上却是阴阳怪气,假借 吴主来反衬出太子的故敌步自封,庸碌无能 大殿之下,群臣开始窃窃私语 这番蒸蒸案案的动静,就仿佛像是有千千方方只蚂蚁爬上李承乾的心 头,让他莫名地烦躁。

吴王在成州率领一帮老弱残兵击败突天军的战果,在传到长安后一 直为人所津津乐道,现在朝中有人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论调,说吴土是众多 皇子中最像李世民的一个。

对此李世民也喜不自胜,有哪个老子会不喜欢儿子跟自己相像呢? 眼见风向对太子不利,长孙无忌惯常开始站出来护续子,他向李世民 提议道:“陛下,我军北上时已是行将入冬的季节,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 都对行车作战产生严重影响,虽然初战不利,但并未招致大败,自前若是 临阵换将对全军的士气也是极大的影响。”

“臣以为,还是应当给前线将士一些时间,另外多备粮草辐重,令大 军无后顾之忧,此战胜败还未有定论。”

在长孙无忌和一众党羽的支持下,这件事暂且算是被按了下去,李承 乾也没有过多遭受责备。

之后李世民又提及另一件事,让李承乾更加汗流背,胆战心惊。

在天唐以东的朝鲜半岛,此时止处于二国纷争的局势中,高句丽、新 罗、百济各自占据一方,彼此互相制衡,但又冲突不断。

李世民对这三国所采取的政策是一视司仁,始终一碗水端平,没有任 何偏颇。

原本这样的格局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的稳定,但最近却传来高句丽国 内突然发生政变,野心勃勃的权臣全盖苏文悍然杀高句丽主并另立新 土,自此他天权独揽,开始发兵攻击新罗。

这件事情的发生,直接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平衡,实力较为弱小的新岁 遣使来向大唐求援,这让李世民对高句丽大为恼火。

当李世民向群臣问策时,李承乾不敢说话,因为他昨夜刚刚接到消 息,据说当初高句丽使臣原本要送去东宫的那封信,最近莫名其妙地出现 在了李世民的手中。

不知道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,可那封信足以证明太子李承乾私底下跟 高句丽有所往来,这绝对是触犯到了李世民的逆鳞。

更令东宫感到焦虑的是,这封信销声诺迹了很长时间,偏偏就在高句 丽内部出现动荡的当下,被人拿了出来,这分明就是有人在针对太子! 至于背后的主谋是谁,李承乾不禁想到了远在陇西的吴王李恪!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